服务热线
029-87592738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性别:保密
出生年份:保密
籍贯:上海
毕业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擅长:
注册日期:2019-05-01
今日访问量:13
总访问量:18469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
客服电话:
邮箱:
我一直在想,“高峰”缺在哪里?今年,我想就近年来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我个人实践体会与思考的角度,谈谈艺术与形式的对应关系,或者说作品的形式问题。
《苍穹之下,表象之上》这个题目,还有后两句“心灵之中,精神之巅”,后两句是可以意会的。我用“苍穹”的表述,意指超越一般现实的、当下的、眼前的或古代的指认,拓展视野为广义的“天下”,是“天地人”“人民”“人类”能够认知的世界以及个体与世界的对应关系。
一切的艺术,离不开赖以表达主题内容、情感和审美对象的形式,或者不妨说,艺术就是形式,以凝固瞬间造型图式的视觉艺术尤其如此。思想内容、情感与审美对象经由精心设计的形式使主题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因形式而成其为艺术,或者说服务内容。
形式是艺术诸要素中的重要元素,离开了精妙的形式,便丧失了艺术的魅力。形式创意设计的优劣巧拙与否,直接关乎艺术的高下与质量。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无疑重要,但是如若没有相应的形式与之匹配,主题内容难免失之,浅白空泛;离开了精湛的艺术形式,纵使再精深的思想内容与创意也将无从彰显,形式理当成为艺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苍穹之下,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没有问题,现实之中,一切关于人的思想行为和活动,一切关乎艺术的创意、想象、记录、表现活动都不能,也无法超越现实生活。生活是艺术的不二源泉。尽管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可以依凭彼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去探求甚至穷尽一切可能的艺术形式,他们也不能超越人类思考、思想、思维的范畴和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因此,艺术中任何形式的写实、写意,再现、表现,具象、抽象的艺术创作都是现实世界中艺术家按照各自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念,通过抽象思维、创意想象而进入创作获取的成果。所有的艺术作品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差异都只因作者个体、个性及其能动性发挥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充其量是特异作者强化了作品的特异。即使是常人心目中的“天堂”“地狱”,甚至是外星生物(诸如电影《阿凡达》),在他们笔下也都是依据现实世界加以想象延伸,依凭人类既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法则去设计诠释所谓的“不同世界”,而无法超越现实生活、超越世界、超越苍穹,即便有一天人类移居去了地外星际。
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是引导一切创作思维、思想的原发点,是激发想象力的源起。生活为艺术提供了一切可资发挥的素材,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情感的对应要素,是作品意义升华的起始点。生活提供并提示了艺术内容的多样性,生活也激活并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才情。不同时代的生活造就的艺术甚至为人类文化、历史留下了无可复制,却意义深远的文明印记和时空刻痕。生活借助艺术品质获得提升,内涵被赋予价值;而艺术籍以借助生活充实了思想感情,丰富了形式元素;生活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艺术彼我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超乎了我们既有的想象。
生活乃艺术之母的规律,对广义的艺术活动具有普适意义,而对于现实主义纪实、写实、再现性、描述性艺术创作而言,更具针对性。实践表明:对于生活的关注与了解深度几许,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深入性、生动性、深刻性。因此,艺术家自觉主动地走进生活、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成为艺术创作获取灵感的首要环节。不光是艺术家人到、身到、心到生活,还需要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达到“了解”“理解”生活,甚至还需要相应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艺术家不以局外人的眼光观察他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平实的心态、平视的眼光,将自身沉下去,做“局内人”,“理解”是为了真正的“懂”生活。艺术创作是透过生活的表象,判断了悟生活的真相、真谛,从中感受、发现积极向上的涓滴光亮和真善美的内质意义,进而发掘、发挥、放大这种内质意义并赋予作者审美的感情色彩——引发创作灵感,撷选创作素材,萃取艺术表现的切入点——再进一步形成虚幻的艺术心象,加以反复酝酿、设计、创意叠加而逐渐清晰为作品意象,即艺术化图像——最后通过造型、形式和技术语言将之物化为作品实体。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是规律但非定法。而生活中虽然有激动人心的瞬间,也有美好的灵光闪现,但更多的是平凡、平实、平庸的生活,要从平凡中见出不凡,从平实中获取充实;既是将普通生活点石成金提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也是化平庸(“腐朽”)为神奇的“高于”过程,这无疑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学问。
“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是生活的直接、直观、直白的反映;不是简单的“传移摹写”;不是“直译”(即单词拼接的意译);不是借助影像图片的拼接游戏,甚至技术拷贝后的添加。写实性、再现性艺术无疑可以充分借助摄影图像、数字影像等科技手段,但需要把握界限而不是取代、取巧,那种一眼便可以辨识的摄影术翻版的作品,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作用,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作品的设计能力的退化与丧失,而坠入“无我”之境,弱化艺术家个性、语言特点,甚至引发美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举凡优秀的艺术经典,无一不是基于生活之上的更典型、更具代表性、更富表现意义的作品。这三“更”,实质就是“艺术”以及艺术的功能与价值,“更”的过程,也就是成“金”,成为“神奇”的过程。而所谓“艺术”的功能与价值,也就是艺术家禀赋、知识、学养、人格精神、审美品质,包括技能对生活、对作品的增加值。真正优秀的艺术,一定是“有我”之境的艺术。这个“我”,就是个体艺术家的独特思想、理念、审美价值取向和技术风格特色的综合呈现。至于艺术创作中的“无我”之境在我的理解中,更多的应是指过程中的“忘我”与“融入”。艺术创作必须“走出”并避免简单的“直译”生活,而力求“翻译”生活,这个“翻”字,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写实性、再现性、描绘性艺术的意义所在——即脱离了描摹表象的“写实”阶段,向着更高阶段的“写实”、表现内质、本质、实质方向的转换与提升。
通常,我们将“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里活动”称之为“想象”;将“按照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在头脑中的构成形象”称之为“再造想象”;又将“新形象的独立创造”称之为“创造想象”;并将上述三者的能力统称为“想象力”。想象,需要丰富的学识、经历、修养和宽广的视野化成。而想象力则需要通过大量创作实践的培育磨练造就,缺乏想象力的作品难免单薄浅显,易于洞穿而缺少回味。
如果说想象力对于作品的意义是某种开拓、延伸,是丰富是增值的话,那么创新、创造则更多的表现在既有基础上的变异、改进、添加与再造。从观念、理念,从最初的创意冲动开始,可能是推倒重来、发明重构,可能是另辟蹊径、悖逆旧有的方式,既可以是形式的、材料的、语言图式的、造型手法的,甚至是视觉感官呈现方式上的突围、突破、突进。创新与创造使同一主题内容的艺术处理具有了更多样的表现、表达、表述方式,因此带有某种超越性、超验性而具未知的特性。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作品中的价值是艺术家体现才华的重要表征。
就艺术家和作品而言,是以两种不同的类型推动着艺术历史的发展变化。一类是思想成熟、学养深厚、基础全面、技艺卓绝而超越前人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是对传统艺术的进一步开掘精进和提高进步。另一类是思想独立、观念独到、形式风格语言独特,既具破坏性,又具开创性和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是对新艺术的开宗立派的创新独造。前者通常顺应历史潮流、社会审美风尚,以精妙纯熟的艺术易于为大众所喜爱拥戴,后者则拂逆传统方式、颠覆传统理念,敢于破立,独树一帜而可能招致曲解谤言缠身、不为时人所认同理解。而大智慧者皆思想超前,孑然独行,这注定了创新成功的价值与探索失败的风险意义同在,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两种类型的艺术家和作品,他们都可能对人类文明和艺术历史作出了不起的贡献。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无论是源于生活原型,优于艺术想象,精于艺术制作,却仅止于作品表与里、内外交界的层级环节,它们无一不是接受更深层次——心灵(内心与精神、思想)的驱使。艺术是人的情感、理想和审美取向的折射。艺术展现的虽然是直观的形式构成、造型色彩、技术风格、图像的人、景、物,但其表达的却是内在的关于作者心灵与精神、思想的潜台词,而不是简单的从现象到图像的过程。一幅简约到仅是一片灿烂色彩的交混或几根线条组成韵律的画作,也可能是一幅悦目的作品,但其更多引发的是关于视知觉审美的愉悦和感觉的舒适。而一件隐含或充溢着作者丰富情感、理想愿望的作品,给予读者观众的,则会是与欣喜一同带给你的启示、感悟和联想,这是任何杰作都不可或缺的作品内质、精神的力量以及所谓艺术的魅力。作者和艺术家有没有、有什么样的心灵境界、人格品质、思想深度、审美品位,都将真切地渗透进、呈现在作品之中,并且主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当然,并不是只要表现了真实、美好、喜悦,或者高大上内容的作品就一定能体现作者心灵的高尚;也不是美化、赞颂,或者刻意夸饰的艺术,就能反映作者的道德品质与才华。相反,那些真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类共同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以良知善意和负责任的态度去揭示真相、批评丑恶、警示社会与人心,同样能获得振聋发聩的艺术效应,这都是艺术家高尚心灵与精神力量隐藏在作品中的价值所在。
历史上那些杰出的艺术家在其侍奉艺术的人生经历中,当一切创作要素皆备之时,无一不是心灵给了他们思想的勇气,内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情怀给他们以仁爱之心,精神的力量驱使他们竭尽全力地去用艺术言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