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9-87592738
北京书法院研究员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
上海中国书法院海外副院长
性别:男
出生年份:保密
籍贯:上海
毕业学校:
擅长:
注册日期:2020-08-24
今日访问量:83
总访问量:56274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王浩
客服电话:029—87592738
邮箱:jiayayishu@126.com
“书法作品有生命的力量, 一种无所不在的生命之气。它是作品的一部分。粗粗看去,抽象表现的作品和汉字形象类似, 但书法表达的信息和观念要丰富得多。它是更具人文内涵的抽象之美。”
近20年来,我在美国致力于中国书法的传播介绍,在美国大学开创了中国书法课程。每次回国,都关心国内书法界的动向,能遇上的书法展,我尽 量一个个地去参观。一个很流行的“丑书”现象,常常不期而遇。作品写得“丑”而怪,故意解构了书法经典的字的间架、比例、结构、章法,故意写偏锋、散锋, 随意落笔收笔,以此嘲弄与不敬书法经典法则–“中锋用笔”,故意把字写得歪歪倒倒,忽大忽小,枯湿笔划作无规则地调换而聚墨成形,有时整张纸上黑气森 深,很压抑。 有些作品, 很难辨识字义字行。从最初的感到“滑稽”、“反常”、“拙意”,我努力去感受一些书作的创意和探索。情况确实不可一概而论,有真诚的审美艺术追求,人的审美取向千差万别, 要认真辨别是显丑还是别样的美。但也不得不说,“丑书”看多了,又大同小异, 丑法雷同。一些“名家”的潮流引领, 一些丑书作品对青年审美的副作用, 对社会文墨景观的相对丑化,这些对海外的中国艺术传播是不利的,甚至是对汉字书法发展伤害很大的。书法自古有文野、美丑之分,当代书法家需要对全社会有点担当。
有一次, 我选了一幅国内大学的书法教授的 “丑书”作品和王羲之、 柳公权、魏碑的字帖放在一起,请书法班的大学生作一个比较: 你喜欢哪个?哪个更美?所有学生都不选那幅“丑书”作品,说它“既没有书法的笔力与构成,也没有端庄、灵动之美”,“这样的字,我们也会写,比它还夸张, 不再练字了, 没必要。”他们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 当洋学生们学习汉字书法之后,他们非常认同感受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文理哲学, 学到了西方没有的东西。艺术的高度,美与不美, 客观上是有审美共识的,我们在海外教学, 就是不断地实践和拓展属于中国书法独特的“笔墨审美共识”,把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享,而不应去拉低艺术的门槛。
笔墨艺术的创意,根基必须扎在传承。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任意宰割解构,嘲笑用功和敬畏,对自己的艺术瑰宝根本还没有下功夫理解和把握, 那这种创新只是对艺术的背叛和伤害。我们不能把“丑书”的样式拿到海外大学讲台上, 告诉年轻学子说:这就是书法的最高创作境界,你们拿着笔随意写,越“自我”越好呀。宣泄,不代表艺术。试问:我们这是在传播中华文化艺术吗?如果对自己的 艺术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没有对自己艺术的由内而外的自信自尊, 没有一点对我们源远流长的汉字书法的敬畏之心,何谈跨文化平等对话?书法在海外,又有何尊严可言呢?
在海外, 在多元文化并立的国际社会, 其实对文化传播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你代表着某种文化艺术。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笔墨线条,她的章法,间架, 运笔,墨色和书写汉字的动态创作过程,以及好作品能让人长久品鉴的艺术特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你手上的功夫越深,作品越精到华美,就越获得艺术的尊重和尊严。
在精益求精,狠下功夫,扎根传统上, 我们要好好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我的书法导师胡问遂,曾是上海中国画院专业书法家,是书坛大家沈尹默的唯一入室弟子。他曾经就一本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临了整整四年,写下一千多通。他临的 魏碑《石门铭》、《石门颂》诸墨迹, 成为后来学生的楷模和帖本。这次采访“两会”回国,在上海时受到书法界老朋友的邀请,准备海内外胡老师的学生一起,纪念胡问遂先生明年诞辰100周年,举办一个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的国际书法展。发扬胡老师一生根植钻研书法经典的精神,他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 “入帖而后出帖”,有雄强大气, 笔力千钧。原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在上海工作期间,就曾虚心认真地向胡问遂老师请教过书法。这次,特别还为胡老师100周年诞辰国际展题词:“正大气象”。 书法的艺术力量, 在于表现的人的时代气象与精神。而“丑书”的创作无非是要“故作姿态”,张扬自己,不要日月积累的经典点划间架临习,要早日“创出”自己的面目来。 可惜, 这就不可能写出煌朗正大、笔力精深的大作品, 过分流行滋长,会损害当代中国书法的国际上整体面目形象。
汉字书法艺术, 其核心和深髓,在于她的丰厚的人文精神和笔墨间的韵律和情趣。书法的独特性, 正在于书作的字义与笔墨技巧,“象”与“意”的契合统一,是人的情感与气格的展现, 是其他任何艺术样式无法替代的。从这一点说, “丑书”的出山,至多也是在技术和视觉形式构成层面的追求,缺乏深层人文内涵。欧洲和美国几十年来打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叫抽象表现主义,它的多数作品黑 白两色, 墨液或迸洒或流淌,毛笔或排刷的运动留下的轨迹和构图, 成为西方的一张新面孔。其实它是在东方笔墨中找到了观念和手法的“秘密武器”,用这样的方式泄露自己内心和表达某些观念。这个流派和技法,也给书法界很多 启发的借鉴。艺术的相互吸收着本是自然的无可厚非的,是规律。 但是中国书法家应当明白, 抽象表现主义有些作品像一个丑汉字形状,有点奇特和生怪之趣,但它和书法在艺术本质上是两回事, 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要丰富得多。我们需要自己的艺术自信与定力, 而不应以这类美术的线条切割、反差对比、视觉冲击力等概念 (确也有可鉴之处,不可全废),当作书法的“新的国际”审美表征, 被别人的标准牵着鼻子走。就像用芭蕾舞的标准去要求中国武术。这点而言,有些丑书作者的不争气的“洋为中用”是不明智的,不利于汉字书法艺术的高贵与尊 严,和维护书法与生俱来的独特性。
我的一位书法学生里欧,来自法国,学习过西方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 我要求他的期终书法课论文,以对比汉字书法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异同为题目,提出他经过书法学习后的独立观点。不妨摘录一段论文里的文字,对盲目西式模仿追崇者会有一些提示的: “我看来,抽象表现主义和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相比, 缺少深度、优雅和生命力,功力和文化根源是不同的。 ---里欧”